记者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区近年来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深入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职业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区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363所,建成自治区示范性学校90所(其中20所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 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117个、示范专业点209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5%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91.7万人;高职院校共 有41所,其中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5所,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11所,在校生30.6万人。基本形成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中 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初步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自 治区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条例》、《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奖优扶先办法》、《广 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评估验收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各地也制定职业教育攻坚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各级政 府统筹管理及有关部门的职教攻坚责任,职业教育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积极进展
各 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新模式,减少学校的数量,扩大单校的规模,打破旧的部门和行业管理模式,重组和整合公办职校,逐步彰显职业教育资源 整合的优势。比如钦州市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办学”,成立钦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委员会,实行“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统一办学”的办 学体制,把市直10所中职学校的沉淀资源重新盘活、优化整合。其中盘活了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械工业学校、财经中专等三校资产约1.9亿元注入市职教中 心建设。河池市将河池市机电工程学校、河池财经学校、河池民族中专和河池经贸学校等4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再征用土地350亩,成立河池市职业教育 中心学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后,钦州市、河池市职教中心办学实力大幅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大规模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
各 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全区连续3年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全区中等职 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91.7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万人;近三年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职业学校毕业生近80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 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任务778.11万人次,职业学校成为培训工作的主阵地。
职业学校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实 施攻坚3年以来,全区各市积极从多渠道筹措攻坚经费,投入75亿元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超过攻坚实施以前1 0年的总和,迅速扭转了我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长期薄弱落后的局面。攻坚以来,全区中职学校新增校园面积817.13万平方米,扩建校舍面积 327.34 万平方米;新增教学设备价值16.50亿元;新增图书250万册,生均校园面积、建筑面积、设备价值、图书册数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攻坚任务目标。校内外实 训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远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信息化设施、设备逐年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提高。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显著提高
以 产业园区建设为机遇和载体,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服务区域发展。对应柳州市工业基地发展地位,重点规划建设柳州市职教园区;对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要,重点 规划建设北部湾职教园区;对应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重点规划建设南宁市职教园区;对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重点规划崇左市职教园区。四大园区建 设规划总投资达73亿元,规划占地2.35万亩,入驻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目前四大园区一期工程52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均竣工投入使 用,近期又相继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
自治区鼓励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先后成立了广西工业、商务、水利电力、经济贸易等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业院校近100所,企业400余家。
调 整办学定位,服务广西承接产业转移。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广西职业教育迅速调整办学定位,主动服务于 广西区域内产业需要。如我区毗邻广东省的县级市——岑溪市,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培 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近500亩的职业教育中心,通过职教中心与工业园区的“配对联姻”,以专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 体,以专业产业人才培训配送为支撑,以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为目的产业引进培育手段,该市职业教育中心已成为吸纳产业转移的强力磁场,先后吸引了19家企业入 园落户。
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经 过3年的攻坚,全区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地各校加强领导班子配备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标准化 建设。狠抓常规管理,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建设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职 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以来,全区连续3年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得优 异成绩。其中2010年,广西中职代表队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4项,三等奖以上获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体系
建 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体系,资助农村学籍学生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在国家中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学生资助力 度,制定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人员学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教育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 活费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资助和奖励政策。另外,自治区还对28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中职学校学生全部实行免费职业教育。据统计,2008年至2010 年,全区共计投入14.533亿元,完成中职国家助学金150万人次资助的任务,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公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招生力度
近 年来,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广泛深入农村地区,加大了对国家、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 校,帮助农村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据统计,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新生有80%以上来自农村地区。如百色市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组织500名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百川励志班”,接受培养的学生第一年在百色职业教育中心和田东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扶贫试点学校接受基础课程教育,第二 年到对口帮扶百色的南宁等大中城市职业学校接受以实训、实践课程为主的技能教育,第三年优先推荐安排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并对获得国家劳动等级资格 证书受助生给予补贴劳动等级鉴定费。又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主动承担自治区扶贫办的扶贫项目,以“培育一个好女孩,造福一个幸福家庭”为办学宗旨,创 办“巾帼励志班”,实行“三免四补”的优惠政策(即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补生活费、校服费、到校交通费、床上用品费),面向贫困地区高中、初中毕 业生女学生招收350人。
作者: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宁12月29日讯(记者 邱凌 通讯员 周仕敏)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